其他
基因测序开始下一程,华大智造走出舒适区
从已经公布的财报数据看,主要的几家基因测序仪厂商或者出现负增长,或者下调全年预期。8月23日,华大智造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作为这个报告周期里最后一份颇受关注的财报,在市场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华大智造没有迎来它的盈利拐点。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9亿元,包括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收入10.05亿元,同比下降8.4%。其中,仪器设备收入同比下降12.26%,试剂耗材收入同比下降3.82%,营业利润仍为负数。
但在此环境下,华大智造的经营表现也不乏亮点。半年报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报告期内,公司测序仪新增销售装机454台,创历史同期销售装机数量新高。”这个数据背后,在华大智造的自研基因测序仪产品矩阵中,作为重磅新品的DNBSEQ-T7、DNBSEQ-T20×2等高通量、超高通量测序仪,在市场上表现不俗。得益于更多测序服务商双平台客户向公司平台的切换,以及测序试剂的优化对产品稳定性的有效提升,DNBSEQ-T7测序平台相关收入同比增长14.96%,二季度实现环比增长29.02%。此外,具备超快速和灵活简便特征的中低通量测序仪DNBSEQ-G99满足了大部分小型测序实验室的需求,在临床应用上也展现了较强竞争优势,DNBSEQ-G99测序平台相关收入实现同比增长82.94%,二季度环比增长45.55%。
至少在商业化的核心指标上,上市的第3年,华大智造在逆境中基本稳定住了局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基因测序仪的行业生态已经改变,玩家和产品都快速丰富起来,新的秩序也重新建立。在一个改变了的市场秩序中,认知框架是需要重新定义的。
持续做深的基本盘
首先来看旧秩序下的市场竞争。基因测序走进大众视野,是在高通量测序开始解决新生儿筛查、肿瘤精准诊断等临床问题之后。在更早前,高通量测序让基因组学走进了更多科研者的实验桌。从某种意义上讲,高通量测序业务是基因测序仪厂商的基本盘。得高通量测序者,得市场。高通量测序在下游的应用主要分为科研和临床两大块,分别通过专业的技术服务商去触达终端用户。
另一个令人注意的数据是,华大智造的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二季度环比增长23.61%。华大智造稳定的装机量增长,仍有很大部分来自基本盘,科研和临床业务构成了其在艰难环境下的韧性。华大智造前身是华大集团的基因测序仪开发部门,而兄弟公司华大基因是国内最出色的科研和临床基因测序专业服务商之一。相比直接做基因测序仪起家的厂商,华大智造距离终端用户更近一点。在对于用户需求变化的把握,和开发的合作态度方面,华大智造无疑做得更好。而这种细微的差异,成为华大智造在高通量测序的基本盘市场上得以站稳脚跟的优势所在。
在高通量测序的科研应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极致技术是永恒的追求。单纯的基因组学技术,早已不能满足研究者们追求卓越的需求。华大智造开创性地推出了DCS Lab组学前沿实验室计划。DCS Lab计划快速、可复制,是推动生命科学设备在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细胞组学和时空组学广泛应用的一种探索。具体而言,DCS Lab计划通过集成三种先进技术,即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为新兴技术赋能科研加码提速。到2024年上半年,华大智造已经在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天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福建医科大学等全球顶级研究机构,及安诺优达、美吉生物、康圣序源基因等专业基因测序服务商,实施并落地DCS Lab计划。更有效地服务科研测序需求的同时,DCS Lab计划也帮助华大智造在科研测序服务市场上建立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此外,华大智造持续在基因组学、细胞组学、科技考古、生物多样性等新兴科研领域建立应用优势。具体而言,基于华大智造DNBSEQ-G99等测序平台,助力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用户和合作伙伴,产出更多研究成果;与南非医学研究委员会达成合作,以先进设备加强南非在基因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并带动双方在新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与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达成合作,基于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存”平台新品-定制化小型超低温样本库MGICLab-FZ 系列等产品,为天津市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与香港大学干细胞转化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基于华大智造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7、单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lab C-TaiM X等一站式工具与平台,共同探索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临床高通量基因测序,一直是华大智造的优势模块。在国内外,华大智造与许多基因测序技术的专业服务商建立了稳定合作。通过这种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多元的产业生态合作,共同推动基因组学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成果转化。2024年上半年,华大智造围绕“生活染”等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优势,为生育健康、肿瘤精准诊疗、传感染疾病、慢性病等场景的精准基因检测提供领先的生命科学核心装备。
至今,基于华大智造核心测序技术的基因测序仪,已经成为临床基因测序项目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平台。数据显示,除了自主申报测序仪,华大智造通过产业生态合作,已与吉因加、金匙医学、燃石医学、安诺优达、贝康医疗、微远医学、觅瑞等行业中下游知名大型企业相互协同,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及专业的团队服务,充分发挥渠道优势、专业优势及高性价比优势,为上述客户提供相应商业化服务和技术支持。
其中,到2024年上半年末,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数据库公开信息统计,国内共有32款基因测序仪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用于临床检测,其中19款基于公司DNBSEQ核心测序技术,仅有8款可同时用于DNA及RNA检测,均是基于华大智造DNBSEQ核心测序技术,意味着仅DNBSEQ平台可用于全面的病原体检测,构建了公司在“染”领域的先发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基因测序仪功能不断细化,在公共卫生、农林牧渔、食品安全、海关检验检疫、环境与生态等更广泛的场景中,高通量测序也陆续展开应用。在这些新兴的应用场景中,华大智造的动作很快。
在疾控领域,华大智造为安徽省多地疾控中心提供工具支撑,助力流行性感冒的监测和研究,极大提升其应对季节性流感及潜在流感病毒变异株的防控能力;在微生物领域,华大智造与法国MetaGenoPolis研究基金会达成合作,以支持法国微生物群研究项目Le French Gut相关样本测序工作,并将基于合作目标,利用微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的前沿技术,共同开发新的应用,推动MMHP联盟的科学合作和研究成为可能。此外,华大智造还与专注于微生物组学、合成生物学的美格基因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拓展与技术创新;在环境监测领域,华大智造携手易基诺共同致力于环境DNA生物监测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开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多应用场景下的专业解决方案,推动基因测序仪等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创新验证和应用前移。
走出舒适区
接下来看新秩序下的行业逻辑。
在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上,华大智造是一个孤勇者。这家公司最早的发心,是要打破海外企业对高通量测序设备和耗材的垄断。随着性能同样卓越的基因测序仪批量生产出来,一众基因测序下游厂商开始有了选择权。市场对华大智造的期许也在于,何时能够撼动因美纳的龙头地位,成为细分市场第一品牌。作为高端科学仪器的国产之光,国产替代一直是外界理解华大智造的叙事主线。在国内市场,市场准入政策的加持下,华大智造的国产替代也做得风生水起。但国产替代的天花板毕竟有限,尤其是在全球高通量测序增长都显出疲态的当下,任何的策略复制,或者复制之后的超越,都变成市场无感的数字。
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基因测序仪厂商都开始探索全面的基因测序能力,基于全读长、多组学去建立竞争优势。然而,想得到和做得到是两回事。这一次,华大智造成为了走在前面的开拓者。2024年6月,华大智造宣布获得时空一体机、显微镜、时空可视化试剂套装相关产品的知识产权授权,同时取得了时空组学试剂盒、芯片、单分子纳米孔测序仪设备和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全球市场经销权。通过经销方式增加时空组学与纳米孔测序产品线后,华大智造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能够同时提供高通量测序、纳米孔测序、单细胞测序以及空间组学的高端生命科技工具提供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完善的生命科技产品矩阵与方案。
其中,时空组学(Stereo-seq)是由华大自主研发的一种空间组学技术,将认识生命空间的分辨率提高到了亚细胞层级。据了解,Stereo-seq的清晰度极高,且同时具有超大视场,被称为超广角百亿像素“生命照相机”。Stereo-seq 已经应用于发育、疾病、再生等科研领域,因领先的技术优势,自2024年起相关科研成果已陆续在《细胞》《自然》及《科学》 三大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成为高水平文章发表的基石,获得了全球科研团队的认可。
而单分子长读长测序技术是继大规模平行短读长测序(也就是常说的高通量测序)之后的新兴测序技术,具有读长长、速度快、修饰直接检测、结果实时读出、集成便携等多个独特优势,是测序领域的科技前沿及新兴战略产业方向。其中,纳米孔测序则被认为是综合得分更强的一种单分子长读长测序技术路线。单分子长读长测序技术作为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重要补充方法,已在大人群基因组研究、生物多样性研究、微生物基因组、单细胞转录组、病原检测溯源等领域结合高通量测序实现广泛应用。
诚然,时空测序、纳米孔测序等更新的基因测序技术,并不算华大智造的舒适区。但可以看出,华大智造在努力建立跨技术的全面基因测序服务能力。据了解,华大智造的DNBSEQ测序平台构成了时空组学技术 Stereo-seq的基础,与时空组学的相关产品在应用流程中是工具链上下游的关系,具有高度协同性。而纳米孔测序技术与华大智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读长互补,形成了一站式“长短结合”的全流程测序工具,更便于基因测序下游应用的场景拓展。
当下,高通量基因测序的行业增长频频受阻,基因测序仪厂商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去布局更广泛的测序能力。而新的基因测序仪市场竞争,也不再是基于某种特定测序技术的垂直领域竞争,而是围绕下游用户需求的,更全面、更快速、更多维基因测序能力的比拼。
基因测序的下一程
如果从更长历史的视角回头看,会发现2023年是全球基因测序行业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基因测序上游被相对单一的企业和产品体系主导,是一个垄断程度极高的市场。而高通量测序的核心专利过期,尤其是华大智造与因美纳备受关注的专利诉讼在2022年下半年落下帷幕,基因测序仪产品市场繁荣起来,竞争格局开始变得不确定,行业的底层逻辑也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任何垂直的基因测序技术都不能完全满足基因测序的需求。在短时间内,高通量测序技术仍然会是基因测序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普及的主要推动力,其在数据库、样本库和软硬件工具等方面都更为成熟。但近年来,单分子测序、单细胞测序技术、时空测序技术等新兴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具体而言,单分子测序技术突破了准确度、通量方面的技术瓶颈,呈现出与高通量测序技术互补的应用特点,在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及结构变异分析、微生物及公共卫生研究等科研领域市场的渗透率增加。而进一步细分科研、转化应用及临床等市场可以发现,科研测序市场呈现单细胞和时空组测序量大幅增长的趋势,并开始获得转化医学研究者和药厂的认可。数据显示,美国已有多项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的注册临床试验使用时空组学作为应用测试申报。
另一方面,有能力参加全球基因测序市场竞争的测序仪厂商数量快速增长。以往,因美纳在基因测序上游一家独大,是关键的行业分析参考系。人们判断新入局基因测序仪企业的价值,往往基于与因美纳做对比。现阶段,尽管基因测序仪行业仍集中度较高,因美纳、华大智造、Thermo Fisher、Oxford Nanopore、Pacific Biosciences等龙头企业凭借完善的技术能力和产品体系的快速迭代,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技术生态的成熟度提升,下游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涌现出大量新兴企业,比如Ultima、Element Biosciences、真迈生物、齐碳科技、Quantum-Si等,他们提供了基因测序更广泛的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让这个行业的外延不断扩大。
随着基因测序上游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走向多元,包括因美纳在内的龙头企业都已然无法覆盖与基因测序相关的所有业态,新成长起来的基因测序仪企业,也开始生长出不再复制因美纳的新姿态。此前,有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至2032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预计将从约48亿美元增长至约24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约17.5%,这仍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市场。而在这个市场,华大智造率先迈出了新的一步,谁将最后胜出,又成为一个颇值得玩味的问题。
在基因测序的下一程,分析企业价值,或许需要更复杂的参考系。而需要重构增长曲线的,也不只是华大智造。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